老友网> 参评公示>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X3新闻专题—《春华秋实铸辉煌 合作共赢创未来——“一带一路”这十年》

2024-03-21 10:47

作品网页地址

https://h5.nntv.cn/play/L66jeS7U

作品二维码

 

作品页面截图

 

《春华秋实铸辉煌 合作共赢创未来——“一带一路”这十年》文稿

  引语:

  一个理念,激活了两千多年的文明记忆

  一个倡议,激发了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实现梦想的热情

  “一带一路” 十年共建

  理念化行动 愿景成现实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绘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画卷

  十事 一路同行共见证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十年,给世界带来引人注目的深刻变化,也筑起一座座标志性的里程碑。十年,十件事,让我们一同回顾十年非凡历程。

  【2013年】

  “一带”和“一路”首次提出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和《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两场重要演讲,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共建“一带一路”开始以创新方式掀开国际合作新篇章。

  【2014年】

  建立亚投行

  设立丝路基金

  2014年10月24日,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一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的筹建工作进入新阶段。

  同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正式启动运作,开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2015年】

  三部委联合发布

  《愿景与行动》文件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这是中国发布的首份关于“一带一路”的政府白皮书。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阐释。

  【2016年】

  “一带一路”倡议

  首次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

  2016年11月17日,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协商一致通过决议,欢迎共建“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

  这是联合国大会首次在决议中载入“一带一路”倡议。

  【2017年】

  首届“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建“一带一路”站上新的起点。

  来自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与会。高峰论坛发布圆桌峰会联合公报,达成270多项成果,形成了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共识。

  【2018年】

  首届中国国际

  进口博览会举行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共吸引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4500多名政商学研各界嘉宾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对话交流,发出了“虹桥声音”。

  【2019年】

  5年“成绩单”发布

  全面反映“一带一路”建设进展

  2019年4月22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八语种),对倡议提出5年多来的实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截至当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中,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70多份合作文件。

  【2020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助力全球共同抗疫

  2020年,面对疫情大考,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合作成果逆势上扬,不仅为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深化抗疫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21年】

  开启新征程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021年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世界和亚太各国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2022年】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

  正式生效

  2022年1月1日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正式生效。RCEP的大部分成员国已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RCEP的生效有力推动了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机遇。

  十策 乘风破浪刻印记

  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十年来,我国从全球、区域和多边、双边层面,持续深化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十年,十个策略,让我们一同了解那些已然筑起的沟通桥梁。

  联合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联合国得到鼎力支持

  2016年11月,在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上,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联大决议;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等先后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世界贸易组织:《投资便利化协定》促进“一带一路”投资合作

  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推动完成《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在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协调统一的投资管理体系,促进“一带一路”投资合作。

  东盟:《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与《东盟印太展望》

  东盟先后出台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和《东盟印太展望》等重要文件,不仅统一了东南亚各国的发展共识,更推动了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对接。

  非盟:非盟《2063年议程》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非盟委员会于2020年12月共同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非洲联盟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是中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签署的第一个共建“一带一路”规划类合作文件。

  《合作规划》的签署,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促进双方优势互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欧盟: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

  欧盟委员会于2018年9月公布题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的政策文件,提出将中国列为首要双边合作对象,并强调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合作、欧盟与亚投行的合作等。

  中国外交部回应称,中方始终积极支持亚欧互联互通,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目标。

  俄罗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

  俄罗斯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支持者和建设者。十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一带一路”从倡议变为共识,落实为丰硕成果。

  2015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发表《中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

  2017年、2019年普京总统两次来华出席第一届、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8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正式签署并生效。

  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普京总统明确表示,俄方支持建设“一带一路”,双方将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加强欧亚地区互联互通。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年,哈萨克斯坦提出“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并同“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对接。

  随着连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无水港串联起一条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以及一系列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相继开通,哈萨克斯坦不仅有了直通太平洋的“出海口”,更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

  沙特:沙特“2030愿景”

  中国与沙特于2022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政府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对接实施方案》,明确会积极推进两国基础设施、产能、能源、贸易和投资、人文等领域合作,更好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和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沙特“2030愿景”的三大支柱——阿拉伯与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国家、全球投资强国、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世界枢纽的设想与中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是“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构想

  印尼于2014年提出的建设“全球海洋支点”国家发展构想,主要目标是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并突破经济发展困境,实现印尼岛内、岛屿间和国际上的互联互通。其中关键,则是建设“海上高速公路”、联通经济中心和经济通廊。

  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就能够与“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实现深度对接,支持印尼升级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南非:南非“经济重建和复苏计划”

  南非是最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中南双方全方位互利合作展现出强大活力和韧性,结出累累硕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非洲发展、促进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

  2020年,南非宣布经济重建和复苏计划,设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创造就业、推进再工业化、加速经济改革、打击犯罪和腐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五大目标。

  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成功举行疫后首次线下会晤,强调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南非经济重建和复苏计划”对接,深化贸易、投资、能源等领域合作。

  2023年6月,两国元首再次通电话。在两国元首共同指引下,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十数 十年共建结硕果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十年,十组数字,让我们一同数说“一带一路”这十年。

  150+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117

  截至2023年6月底,“丝路海运”航线已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

  104

  中国已与104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57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

  74000+

  截至2023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000列,运输近700万标箱,货物品类达5万多种。

  19.1万亿

  2013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

  436亿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6个成员,批准227个投资项目,共投资436亿美元,项目涉及交通、能源、公共卫生等领域,为共建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投融资支持。

  144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

  1000+

  60余个共建国家城市,同中国多个城市结成了1000余对友好城市。

  1500+

  中国向多个国家推广示范菌草、杂交水稻等1500多项农业技术,帮助亚洲、非洲、南太平洋、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区推进乡村减贫。

  16000+

  2013年以来,中国支持逾万名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计培训共建国家技术和管理人员16000余人次。

  十城 共融共促谋发展

  山海相牵,大道同行。从绿城南宁启程,我们跨越山海,走访古都西安、甬城宁波、春城昆明、羊城广州、蓉城成都、爽爽贵阳、冰城哈尔滨、青城呼和浩特、西域明珠乌鲁木齐。十年,十座城市,让我们一同拾起这十段故事。

  宁波

  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另一条国际贸易大通道,传承千年,延续至今,历久弥新。“港通天下”的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是古丝路的“活化石”,新丝路的“建设者”。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给宁波带来了新的生机,也赋予了新的使命。

  近十年来,宁波以港口为纽带,以城市为依托,以现代化企业为引领,以优质服务体系为支撑,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步伐。

  说到港口,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宁波舟山港。宁波舟山港是世界上少有的深水良港,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共有19个港区,现有生产泊位620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近170座,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特大型深水泊位超过100多座,核心港区主航道水深在-22.5米以上,30万吨级巨轮可自由进出港,40万吨级以上超级巨轮可候潮进出,是中国超大型巨轮进出最多的港口。

  作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的大港,这里正着力打造内外贸、进出口、过境双向双重大通道。“我们有许多非常小的港口出口大概70万吨,这70万吨的货物中超过90%的货物会进口到中国,这足以说明中国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德国威廉港集装箱码头和物流园区总裁安德雷亚斯·布尔温克说。

  如果说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那么宁波航运交易所则可以说是“数通天下,航交世界”。宁波航运交易所是一个港航物流与国际贸易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通过融合创新和集聚分享,建设海上丝路航运大数据中心,发布具有国际航运影响力的海上丝路指数,包括集装箱运价指数、宁波港口指数、航运气象指数等。

  目前,宁波航运交易所在国际航运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世界最大最古老的波罗的海交易所,会同步发布由宁波航运交易所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的四条航线运价指数。

  2017年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落户宁波,围绕示范区做足、做好“丝路文章”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宁波的又一生动实践。除了中东欧国家,东盟也是宁波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的头号市场,占宁波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的近四成。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开放处副处长孙荣云表示,希望强化南宁与宁波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两大国家级龙头会展方面的合作,依托双方优势平台,助力宁波企业和南宁企业分别强化与东盟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协同共促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地方担当。

  乌鲁木齐

  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和亚欧大陆桥中间地带的乌鲁木齐,既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下,深居内陆、不临江、不靠海的乌鲁木齐,凭借交通与贸易,打开了连接亚欧的国际开放大通道,与世界同频共振。

  近年来,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示范工程、获批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成为乌鲁木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精彩注脚。另外,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其集拼集运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累计开行中欧班列5千多列的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也成功入选国家集结中心五个示范工程之一。

  中欧班列以稳定、高效的物流服务,支撑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大动脉”,也为“广西制造”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新机遇。

  2022年,广西首列白糖中欧班列从南宁满载出发,途经阿拉山口出境前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得益于广西、新疆两地的跨关区“铁路快速通关”模式,这一班列到达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后可直接通关,相比以往的海路、公路运输方式,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产品的交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中欧班列的成功开行,也使得更多像白糖这样的“广西产”“广西造”的优质货源走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广西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运输保障。

  “一带一路”不仅是通商易货之道,也是知识交流之路。2023年4月,“一带一路”国际医药产业园项目在乌鲁木齐开工,建成后将成为高校、科研机构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关键技术攻关的平台,为推动新疆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州

  2000多年前,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广州用船橹和船帆与世界相联,见证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

  2000多年后,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广州利用现代化的空港、海港,促进了生产要素更加高效、快捷地流动,继续谱写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携手发展的新篇章。

  共饮一江水,两广一家亲。在粤桂协作深入推进之下,近年来粤桂两地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两地的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协作举措更加丰富,协作成效也逐步显现。

  为更好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提升北部湾与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广州港集团与北部湾集团在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南沙外经贸专场活动上,举行了两湾快航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北部湾将与大湾区共建“两湾快航”,实现航运上的共赢。

  “两湾快航”充分发挥北部湾、大湾区的港口资源和船东的运力资源优势,为货物进出口提供全新便捷通道。

  今年,“两湾快航”实现常态化运行,进一步密切粤桂两省区间的经贸往来,拓宽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网络,进一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实现客户、港口、船公司等多方共赢,助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和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经济区互联互通水平再上新台阶。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实在成效,在粤桂两地“落地生花”。跨山海之远,走共赢之路。站在崭新的起点,粤桂两地也将带着责任和使命扬起船帆,向着蔚蓝远航。

  南宁

  南宁,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连接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沿门户,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2022年8月,新时代重大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大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在距离南宁市100多公里的钦州市灵山县宣告开工建设。

  南宁市紧紧抓住平陆运河建设“给南宁带来一片海”的重大历史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平陆运河项目和平陆运河经济带规划建设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截至8月3日,南宁段累计完成投资8.79亿元,全线开工进展良好。

  同时,南宁至崇左高铁等关键项目建成运营,贵阳至南宁高铁开通在即;全国经南宁飞东盟国家和东盟国家经南宁飞全国的“双扇面”国际货运航线网络持续加快完善,南宁至东盟“4小时航空物流圈”逐步打造成型。

  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截至目前,南宁累计成功服务了20届东博会和峰会,构建起一条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交流沟通、会晤磋商的“南宁渠道”。它不仅为本土企业对外发展铺就通途,还留住了东盟客商、区外伙伴对广西和南宁的向往。借助东博会这一平台,西安、成都、贵阳、广州等地与东盟国家开展了更为广泛的交流合作。

  今年,南宁市精准发力扩大对外开放,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进一步激发外贸发展活力,为积极融入国家开放发展大局,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近两年,国铁南宁局持续优化运输组织,在广西开辟了“南宁—莫斯科”“南宁—阿拉木图”“柳州—莫斯科”“柳州—阿拉木图”“南宁—塔什干”5条中欧(亚)跨境货物贸易运输大通道,广西的重型机械、食品、日用品等丰富货源,不断出口欧洲和中亚国家。截至今年7月20日,南宁开行中欧(亚)班列22趟,发送集装箱货物2420标箱,同比去年分别增长214%、261%,增幅明显。

  十年来,南宁市围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在广西构建的“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南宁渠道”越走越宽,释放出开放新活力。

  昆明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规则标准“软联通”再到同各国人民“心联通”,“一带一路”建设不断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搭建新平台,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作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的欣欣向荣,展现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旺盛活力。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昆明至老挝万象货物列车全程最快仅需30小时,运输成本下降40%至50%。

  据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副总经理徐超介绍,目前,中老铁路货运运输网已覆盖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跨境货物列车开行数量也增加到每天最多8对,国际货运总量已突破300万吨。

  为满足中老铁路不断攀升的货运需求,中铁昆明局不断优化服务,今年将“澜湄快线”由每周三次提升至每天一次,并创新试点实施“一单制”服务,为中老铁路货运效能再提速。

  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行,昆明至老挝万象可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两国民众往来更加便利,中老跨境旅游迎来发展利好。

  昆明气候四季如春,适合花卉种植生长。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更是助力昆明成为了“亚洲花都”。

  位于昆明呈贡区的斗南花卉小镇,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每天的鲜花拍卖交易规模达到500万枝左右。这些鲜花,能够通过便捷的物流及通关便利化举措,送往全国以及泰国、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化作“丝路”花雨,香飘世界。

  西安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中国向西开放前沿。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行。本次峰会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签署了100多份各领域合作协议,开辟互利共赢、命运与共的广阔合作前景。

  时光回溯至2013年11月28日,首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港鸣笛启航,向西而去,打开了中国通往亚欧腹地的黄金通道,令世人瞩目。十年间,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开通西安至中亚国家和地区干线通道17条,来自共建“一带一路”的4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9个省份的货物在此集散。

  中欧班列长安号,带出的是合作发展,带来的是互利共赢。在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来自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等中亚国家的小麦、菜籽等特色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后,被端上了中国百姓的餐桌。馒头、面条、菜籽油等带着“一带一路”味道的美食,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2015年,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积极“走出去”,与哈萨克斯坦20多个农场主签订总计150万亩土地的“订单农业”合作协议,将产区和消费区对接起来,实现互利共赢,打造了一个坚实的西安“海外粮仓”。

  此外,2022年的第19届东博会期间,陕西省在广西南宁举办了中国(陕西)—RCEP国家经贸合作推介会,借助东博会这个国际化平台,与RCEP各成员国增进友谊互信,深化互利合作。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企业抢抓外贸市场的重要平台。去年第一次参展,与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的十多家客户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达成了合作意向。今年计划继续参展,让企业优质的电力产品有机会走进更多东盟国家,走向更大的国际市场。”陕西宝光集团进出口公司外贸业务经理刘阳说。

  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从立柱架梁到联通万里。昨日的西安,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今天的西安,正续写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新篇章。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让这座千年古都焕发着新活力。

  哈尔滨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中国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十年来,哈尔滨市多元化国际市场不断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地区经贸合作规模逐步扩大,跨境物流通道建设持续推进,开放型经济平台功能作用日益提升。

  2013年11月,哈尔滨至俄罗斯叶卡捷琳堡货运包机航线开通,这是国内首条对俄电商货运包机航线。

  2016年2月,哈尔滨至俄罗斯莫斯科的哈俄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并纳入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中欧班列运行图。

  2016年7月,哈尔滨至莫斯科的哈俄国际公路运输通道正式开通,哈尔滨进入对俄航空、铁路、公路三大通道全面运行的新时代。

  十年来,哈尔滨积极推进对俄密切交流和务实合作,对俄合作空间广阔、跨境物流通畅,产业环境优良、人才优势突出。

  此外,哈尔滨市打造的对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也为促进双方交流搭建了桥梁。

  以重要节点经贸活动为契机,众多知名俄罗斯人民艺术家来到哈尔滨开展学术交流。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等文化地标,在输入俄罗斯优质演出团体和表演项目的同时,也组织实施了众多场次的对俄演出项目,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出了平台作用,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通过持续加强文化交流品牌、渠道和平台建设,通过做大做强走出去品牌、做优做实本土品牌,不断提升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互鉴。

  “我们是中国距离俄罗斯最近的省会城市。对我们普通市民来说,多举行这样的演出,让我们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对我们两国文化乃至国家层面的深层次交流,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哈尔滨市市民刘佳说。

  贵阳

  为加快西部地区运输通道建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应运而生。贵阳与南宁同为内陆开放城市,都处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这条起自成渝地区,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通道,把贵阳和南宁两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今年,时速350公里的贵阳至南宁高铁将实现开通运营,从贵阳到南宁的通行时间会缩短至2个多小时。同时,贵南高铁将与成贵、贵广、沪昆等多条高铁线路接驳,对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完善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与东盟地理相邻,山水相连。和南宁一样,贵阳也把东盟作为开放合作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贵阳主动与东盟各国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开创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在第18届东博会上,贵阳就以中国“魅力之城”精彩亮相,与来自东盟国家的10个美丽城市同台竞秀,与多方达成投资、贸易及旅游合作意向。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发展过程中最鲜活的动能引擎。

  2023年3月,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人才大数据中心在贵阳市白云区揭牌。该中心旨在搭建学业互通数据体系,标准数据化申请体系,确定通行选拔标准及多元化教学语言标准,链接“一带一路”国际企业的多向就业岗位,帮助中国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家庭,便捷地获得更优质、更开放、更多元的学业成长与职业发展机会。

  呼和浩特

  历史上内蒙古是“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和通道,内连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筑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在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作为地处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呼和浩特坚定不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全方位优化口岸功能布局,搭建中外运、中欧班列、TIR卡班等多条快捷的物流通道。

  2023年1—4月,呼和浩特市进出总值63.6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进口33.3亿元,出口30.3亿元。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带来外贸新动力的故事,在呼和浩特也正在被书写。2023年6月2日,呼和浩特海关所属赛罕海关签发了内蒙古自治区首份输菲律宾RCEP原产地证书,标志着菲律宾关税优惠正式落地内蒙古,推动内蒙古及呼和浩特全面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海关所属赛罕海关共为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金额达到9000万元以上,为企业减免各种优惠关税突破了1000万元。在RCEP成员国范围内,呼和浩特进出口企业从价格优势到产品优势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十年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一系列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其中,一众“小而美”项目聚焦发展、关注民意,从小处着眼,用切实行动回应民生需求,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目前,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正积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试点——“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全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建设,计划有50余家外贸企业进驻该中心。中心展示零售商品种类多达2万种,将带给呼和浩特市民“买全球、卖全球”的购物新体验。

  成都

  2023盛夏时节,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行。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城市,迸发出青春、团结和友谊的热情,“燃”遍了世界。通过大运会,成都将古老与现代交融,向世界展示中国,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携手世界的开放身姿。

  就在本届大运会闭幕式举行前夕,8月7日凌晨,满载着液晶显示器、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成都—杜伊斯堡)专列从成都顺利发车,奔赴位于莱茵—鲁尔区的杜伊斯堡港口。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列车不远万里、星夜飞驰,再叙“山海情”。

  十年间,从重庆、成都发出的中欧班列,日夜不息、驰骋万里,成为承载中国西部对外开放使命的重要枢纽动脉。

  据了解,为满足中欧班列的驾驶需求,仅成都机务段的司机便由最初的5人增加到了现在的500多人。一批“新发”“首发”班列,促进了成都与中亚、南亚、西亚、欧洲等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成都与相关国家企业的经贸往来。

  于今年6月在成都举行的“扩大成都进口 促进国际消费——成都进口商品供应链对接会”,通过路演及线下体验,为国内外企业搭建了开放型双向交流平台。

  十路 大路联通行大道

  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共建“一带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推进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为促进经贸和产能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年,十条“路”,让我们共同见证一条繁荣之路的筑成。

  雅万高铁

  雅万高铁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由中国中铁、中交集团中国电建等单位参与建设,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的项目,也是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铁。

  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全长142.3公里,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于2018年6月全面开工建设,今年11月16日开始试验运行。通车后,雅加达和万隆之间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中老铁路

  2021年12月3日,由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电建等单位参与建设的中老铁路正式通车运行。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连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由国内昆玉段、玉磨段和老挝境内磨万段组成,于2017年1月1日开工,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首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运营、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项目。

  截至2023年10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22个月,运输安全持续稳定,累计运输货物2680多万吨,其中进出境货运量550万吨,货物品类增加至2700多种,货物运输超出预期,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安全高效的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

  匈塞铁路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9日,由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参建的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段(下称“贝诺段”)正式通车。由此,塞尔维亚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匈塞铁路起自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市,至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全长341.7公里。作为中国铁路“走出去”在欧洲的第一单,匈塞铁路是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实现了中国铁路标准与欧盟UIC标准的首次对接。

  贝诺段建成开通后,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间的运行时间由90分钟压缩至30分钟,运输品质和效率大幅提升,对于提高铁路通道客货运输能力、便利沿线民众出行、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中欧贸易国际大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亚吉铁路

  中国标准打造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

  2016年10月5日,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的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首都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正式通车。

  亚吉铁路全长752.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共分布45个车站,总投资约40亿美元,由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组织施工。

  作为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也是一条新标准轨距国际铁路,亚吉铁路发挥着埃塞俄比亚国家铁路网络骨干线路的功能。自2018年1月投入运营以来,铁路运输量稳步增长,已累计开行列车超过9800列,发送旅客近55万人次,发送货物约900万吨,有效拉动了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铁路沿线的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这条“运输动脉”也将通往海港的货运时间从3天以上缩短到20小时以内,成本至少降低三分之一,极大提升了非洲之角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2023年6月14日上午,一架带着“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全新涂装的B747-8F全货机平稳降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缓缓驶向停机坪。

  它的到来,刷新了豫卢十年合作成绩单: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货运量突破100万吨,中方投资收益超100亿元。

  回望2013年,当时卢森堡政府面向全球出售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卢森堡货航)35%股权。卢森堡货航是欧洲最大的全货运航空公司之一,彼时刚成立不久的河南航投获悉后立即启动收购项目。

  2013年12月,河南航投收购议案被卢森堡国会高票通过并正式对外公布,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开始搭建。

  2014年1月,卢森堡货航与河南航投确立实施以郑州为亚太枢纽、以卢森堡为欧美枢纽的“双枢纽”发展战略;同年6月,卢森堡货航“郑州号”经过“水门礼”抵达郑州,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成功开通。

  2015年4月,河南航投协助卢森堡货航首开郑州第五航权,开辟卢森堡—郑州—芝加哥航线,将中美欧三大经济体一线贯通。

  至此,卢森堡货航不断加密网络,目前常态化运营8条以郑州为中心的洲际货运航线,贸易往来更加畅通。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瓜达尔港是巴基斯坦重要的深水港,是中国海上能源通道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桥头堡。港口濒临阿拉伯海,距离全球石油供应主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仅约400公里。

  20年前,这里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由于远离内地,此处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地区人民也十分贫困,当地人口80%以上靠打鱼为生。

  瓜达尔港的建设始于2002年,中国企业派遣了大批工人前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于2005年完成瓜达尔港的一期工程建设。

  2013年2月,巴方将瓜达尔港运营权正式转交给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由此,中国企业开始了瓜达尔港的建设工作。

  不久,港口建起了日处理能力达550万加仑的海水淡化设施,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用水需求。新疆克拉玛依市政府在当地援建了首座多要素自动气象站,为港口提供海运、航空、环境等全方面气象服务。中国企业还在当地建设学校、设立奖学金,帮助当地学生前往中国学习。

  10年间,瓜达尔港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新增装卸设备到升级电力设施、完善供水系统,再到扩建配套工程,瓜达尔港如今已成为拥有3个多用途泊位、可同时停靠两艘5万吨级货轮的多用途码头,具备全作业能力。

  2023年上半年,瓜达尔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62标准箱、散货吞吐量50.68万吨。

  瓜达尔港被誉为中巴经济走廊“皇冠上的明珠”,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龙头项目和地区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这一合作项目还被印在了巴基斯坦面额5卢比的纸币上。

  尼日利亚莱基港

  2023年1月开港运营的尼日利亚莱基港,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个以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实施的控股港口项目。

  莱基港不仅成为了尼日利亚首个现代化深水港,也是西非地区最大的深水港之一。港口年设计处理能力120万个标准集装箱,经测算可拉动尼日利亚3610亿美元的GDP增长,带来直接、间接商业收入1580亿美元。

  拉各斯州是几内亚湾及西非地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长期以来,该州各港区码头设施能力不足,后方集散疏运条件有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而作为该国首个能够实现快速清关的自动化港口,莱基港能够大大减少货物滞港时间。

  莱基港可以容纳目前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货轮,能够有力推动尼日利亚对外贸易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开新格局。

  此外,莱基港还将在未来几年为尼日利亚创造近20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助力实现减贫目标,有效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

  2022年7月26日,由中国路桥公司牵头、中国企业联合体承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举行了盛大的通车仪式。

  如今,大桥通车已经一年有余。佩列沙茨大桥开通后,来大桥、斯通市、杜布罗夫尼克和科尔丘拉等地旅游的人数成倍增加,推动当地旅游、交通、物流等行业发展,给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佩列沙茨大桥是一座长2440米、宽22.5米的公路斜拉桥,横跨克罗地亚南部亚得里亚海斯通湾,连接该国大陆与佩列沙茨半岛。大桥项目是中国企业首次中标欧盟基金项目,也是中企承建的由欧盟基金出资的克罗地亚单体最大项目。

  大桥通车后,不仅节省了原来必须绕道波黑内乌姆走廊的过关时间,原来繁琐的出入境手续变成了高速公路直达,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了民众生活。

  通过大桥建设,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口碑在克深入人心,赢得各界广泛赞誉,大桥还被当地官员亲切地称为“中克关系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孟加拉“孟中友谊八桥”

  2022年9月4日,孟加拉“孟中友谊八桥”历经6年建设正式通车,成为中孟两国友谊源远流长的见证。

  孟中友谊八桥位于孟南部巴里萨尔大区比罗杰布尔市以东约5公里处,跨越库察河,连接库尔纳专区和巴里萨尔专区,是孟加拉国西南部重要交通枢纽,项目全长2.96公里。

  该桥采用七跨连续的刚构方案,设计师将伊斯兰风格的穹拱建筑造型与变高度钢构主梁及弧形凹槽桥墩立面设计得浑然一体,与周边景观紧密结合。为体现中孟友谊和两地文化,桥墩和景观护栏上还设计了伊斯兰元素图案,桥头上设计“中国结”造型。

  孟中友谊八桥给当地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能够促进孟加拉国南部农业、工业、渔业和旅游业发展。

  黑山南北高速公路

  2022年7月13日是黑山国庆日。当天,作为中黑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在经过数年建设后实现优先段通车。

  高速大大改善了黑山国内的交通状况,将首都波德戈里察到北部城市科拉欣的车程由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为半小时,有效激发黑山北部经济活力,缓解南北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在以旅游业为主的黑山,此处的盘山公路曾是游客以及货运车辆的必经之路。黑山道路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自从半个世纪前这条路建成以来,每年超过20人在路上丧生,累计造成约1200人殒命。

  由中企承建的黑山南北高速公路优先段,绕过了巴尔干地区最为危险的路段之一,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选择。自通车以来,高速已累计通行超过200万车次的各类车辆,相当于每名黑山人都通行3遍以上。

  作为黑山历史上首条高速公路,这一“黑山世纪工程”将南部的巴尔港同中东欧主要交通走廊和市场相连,成为欧洲与中国贸易道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高安全性、高使用率、高质量标准”的南北高速公路,给黑山人民提供了一条“安全之路、发展之路、联通之路、繁荣之路”。

  十人 同心同行圆夙梦

  陈光绒

  11月10日,对于陈光绒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2017年11月10日,陈光绒第一次去往非洲,和几位同事一起开启了肯尼亚援教的旅程。现在,他还会时常翻看自己当时援教的照片,在肯尼亚的一幕幕,仍然记忆犹新。“肯尼亚的学员对知识非常渴望,他们学习也十分认真、用心,这份求知欲也感染了我!”陈老师回忆起当时的情境感慨道。

  2017年前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与肯尼亚教育部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即帮助肯尼亚教育部对当地的大中专院校进行职业教育领域系统性的升级改造,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其中电子电工专业的合作方,负责为肯尼亚大中专院校的有关老师系统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熟练使用和维护中国的实验实训设备。当时有着三十年教学经验,且有二十年企业实践经验的陈光绒成为到肯尼亚援教的最佳人选之一。学校领导联系陈老师后,他二话没说便答应了下来。

  援教之旅并不是一帆风顺。2018年2月,陈光绒在肯尼亚的援教任务接近尾声,就在这时,陈老师在上课时不小心一个踉跄,损伤了腰,无法正常站立行走。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无法满足陈光绒的治疗需求,他只能在驻地静卧休养。期间,合作方曾问道:“要不要先提前回国接受治疗?”陈老师毫不犹豫地拒绝,并说道:“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技术技能得到提高,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如果我走了,这个项目不就像烂尾楼一样烂在这里了吗?”在身体情况稍有好转时,陈老师便去学校了,由于无法站立,只能坐在椅子上,靠着坐垫,吃力地坚持上课。陈老师的坚持,让学员们感动不已,他们十分关心地询问陈老师的身体状况,上课也更加努力更加用心。

  “虽然肯尼亚的援教有些小插曲,而且当地的环境和条件也相对较差,但是我们走出国门,代表的是中国教师的形象,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势必要把这项任务完成好。”回忆起在肯尼亚援教的日子,陈光绒坚定地说。

  “我们遇到了这么好的中国老师。他的上课水平让我们折服!中国老师太牛气了!”在后来的结业典礼上,陈老师还收到了肯尼亚学员送来的感谢信。

  像陈老师一样,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赴外援教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以实际行动发挥了“纽带”作用,连系起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友好合作发展。据了解,近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共派遣XX名教师前往XXX、XXX、XXX等XX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援教工作,均得到国外学员一致好评。

  宁职院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除了派遣教师赴国外援教外,也有不少国外学员来华进行学习交流。“我觉得他们来华也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能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外,还可以亲身感受到我们中国的发展,了解我们中国的人文历史。不少学员来了中国之后,都说爱上了中国。”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岑咏说。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并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开启了“一带一路”高等教育交流的新时期,国家之间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陈美妮

  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面向东盟开放发展,南宁吸引着东盟国家青年到南宁求学、创业。

  “今年专心做贸易,很多泰国客户托我把产品销到中国。”来自泰国的陈美妮是一位“90后”女老板,她在南宁经营着一家泰国主题餐厅和一家贸易公司。

  中泰两国位置相邻、文化相通。10年前,陈美妮来到中国求学,从此与南宁结缘。一次机缘巧合中,她成为了一名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志愿者,这让她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产生了兴趣。

  在南宁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后,陈美妮连续多年把握参加东博会的机会观察学习,寻觅合作机遇,开始一步步为创业铺路。她坦言,身为外国人只身在异国他乡立业并非易事,不过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像她一样的东盟国家青年拥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广西着力构建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一条覆盖“陆海空”多维度的南宁渠道”,让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物流服务愈发便捷。“我以为发一批榴莲起码要10天以上,但是没想到2天到3天就已经到达国内了。”

  在中泰两国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下,陈美妮创办的泰国主题餐厅和贸易公司经营情况良好,目前已经有一些中国合作伙伴加入,她带来的泰国美食与特色商品也不断“圈粉”。

  陈美妮在中国的事业也受到泰国主流媒体相继报道,越来越多泰国青年对在中国发展事业充满向往。“现在很多人也来问我,如何在中国发展进出口业务、需要办理什么手续等,我也会定期开培训班和讲座,分享我在中国创业、生活的经验给他们。”

  如今,东盟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合作发展潜力巨大。来自泰国的陈美妮,还有许许多多在中国打拼的东盟各国人士,他们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更具创新与活力,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从留学生、翻译员、泰国主题餐厅主理人,再到中泰贸易公司负责人,陈美妮与“一带一路”倡议共同走过了10年。“每当我想要放弃时,总会有新的机遇和惊喜出现,让我重拾信心,”陈美妮说,“中国发展速度快,机遇也很多,有很多可供东盟国家青年学习的经验和广阔发展空间,在这里扎根,大有可为。”

  范氏泰和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广泛深入的教育交流合作,促进共建国家教育普及和公平优质发展,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共建“一带一路”民意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设立的一系列奖学金,就有力支持了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来自越南的范氏泰和,正是受益者之一。

  2005年,18岁的她初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来到广西医科大学学习药理学专业。

  适应新环境、学习新语言都不简单,唯有努力不停才能让范氏泰和感到踏实。为了读书有时甚至每天只睡2到3个小时,顶着黑眼圈上课。由于考试时理解中文题目、用中文答题都需要更多时间,所以她很担心考试时间不够,只能比别人更上进。

  用心与毅力,让范氏泰和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终她也如愿获得硕博连读的机会。接下来的学习中,跑实验室成为了她生活的常态。“中国的同学们都很努力,实验室都是要靠提前去抢才行,所以我每天天都没亮就要去实验室了。”

  2017年,范氏泰和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在领奖时,台下同学都在欢呼,我很奇怪看了一眼,以为是3000元,直到老师告知才发现是30000元。这相当于是我一年的所有开销了。”

  生活有了保障,范氏泰和全身心都投在了专业研究上。2018年博士毕业后,她进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科技部(壮瑶药研发中心)工作,主要负责壮瑶药研发、药理学及制剂开发研究等工作。

  每天奔忙在办公室与实验室之间,在做好行政工作的同时,更专注于医药研究工作。而身为硕士研究生副导师,她还需时常过问学生的学习生活。“每天虽然很忙,但是却很充实。”她表示。

  目前,范氏泰和已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7个,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14篇,获受理专利5项,不断为医药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还打算在今年奋力攻克研究课题,为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目标奋斗不停。

  “以前我对‘一带一路’不太了解,但是我慢慢地发现,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很多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现在我也加入到医院和共建国家合作的项目,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一带一路’更好。”2022年,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与越南顺化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国际培训班、远程会诊以及派驻专家、选送医学骨干进修等方式,与越南顺化医药大学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医疗合作与交流。范氏泰和在其中发挥着光和热。“我可以说是对这个项目最了解的人了,我对接了两方的沟通,可以说我像是一个‘桥梁’一样。”

  截至目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与柬埔寨、老挝、越南、新加坡等1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12家机构签署了意向合作协议。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院长岳桂华表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培养了更多的壮瑶医药海外人才,让壮瑶医药文化加速走向世界。

  陈玉

  近年来,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海外建设项目方面的合作可谓蒸蒸日上,不少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项目成为了当地的“地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而在这些“地标”一砖和一瓦的背后,一段又一段奋斗故事不断上演。

  2017年,在泰国乌隆他尼府,KSP糖厂及发电厂建设项目,正处于紧锣密鼓的谋划阶段。这一总投资约18.6亿元人民币的大型项目,由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工作。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玉,就见证了该项目拔地而起的全过程。他坦言,这样的大型项目他们不是第一次见,却也给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们出了不少难题。

  “泰国KSP糖厂及发电厂建设项目的建设地在泰国,泰国认可英国标准,投资方又是日本企业,承建方是我们中国企业,不同的主体对技术标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技术规范标准在这个项目中不能完全适用”,陈玉表示,设计师们需要重新全面地熟悉了解英国相关标准,再根据设计内容需求,进行标准之间的转换工作。

  不过,标准转换问题仅是牛刀小试,技术标准翻译才是接下来的老大难。“我们要找懂得这些语言的工程技术领域人员,把会用到的国外相关标准翻译成中文。按照这些标准出了设计图之后,还要再把它再翻译成对应语种的版本”,谈到技术标准的翻译流程,陈玉如数家珍。“平时我们做一个国内糖厂项目的设计大概需要2到3个月时间,但国外同样的项目就需要2到3倍时间。”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陈玉带领团队开启了日夜兼程的技术标准翻译工作。设计团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下了很大功夫,终于才顺利赶上进度,让项目实按计划如期开工。建成后的KSP糖厂,拥有亚洲最大的单条原糖生产线,同时也是自动化水平最高的原糖厂。

  2019年,陈玉前往埃塞俄比亚参加BELES-1号糖厂项目续建设计任务。面临着新冠疫情大流行、地区武装冲突等等困难,之前遇到的语言问题都显得小巫见大巫了。“当时大家在当地工作时,也没想这么多,就想着尽快顺利完成工作任务。”陈玉回忆起当时感慨道,“当时航班经常取消、熔断,一等可能就是一个多月。大家也归心似箭,特别想家。”

  历经两年多的艰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当地时间2022年3月10日,BELES-1号糖厂精糖车间的振动筛接下了第一筛白糖。项目建成后,每个榨季可为当地创造近万个工作岗位,被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称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此刻大家都感到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陈玉说。

  为开拓海外业务,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在 2019 年底成立了海外事业部。海外业务以公司拳头产品之一“制糖工业设计”为先导,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业务延伸至东南亚和非洲部分国家和地区,项目已落地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几内亚、南苏丹等国。

  “我们国家的设计水平和建设能力是比较有优势的,我们在合作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帮助共建国家在这些领域进行技术升级”,陈玉自豪地说,“今后我们也会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在工程建设方面向世界展现出我们的‘中国力量’!”

  秦俊杰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性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于2017开启了合作的第二阶段,规划明确将合作重点放在了农业、制造业和产业园区建设方面。而正是这样的政策风向,让“水牛奶自由”的实现渐渐走近。

  “这周的水牛胚胎培育状况怎么样?可以提交最新的对比实验结果了吗?”就职于皇氏集团的秦俊杰回国不到一周,按照计划,他这几天都在忙着与远在巴基斯坦的员工进行视频通话,了解当地工作的最新进展。这两年,秦俊杰每年大半的时间都在巴基斯坦,忙于“奶水牛种源芯片”的研发和落地。

  水牛奶因其浓香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近年来愈发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市面上对水牛纯奶及其副产品需求也逐年递增,即使是身为“中国奶水牛之乡”的广西,也面临着水牛奶源供不应求的难题。

  那么,在哪里才能找到产奶量大、奶品质优的水牛呢?皇氏集团将目光望向西南——中国的友邻巴基斯坦,就饲养着大量的高产水牛良种,其中被誉为“黑色金子”的尼里-拉菲水牛,产奶量甚至可以数倍于普通水牛。

  但是由于目前巴基斯坦政府对于珍贵种源的保护,禁止活牛的直接出口,优质水牛胚胎、冻精出口成为当下中巴水牛奶产业合作的好方案。2021年4月,皇氏集团计划实施从巴引进水牛种源项目,而秦俊杰就是具体执行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秦俊杰介绍,在广大的巴基斯坦农村地区,家家户户都有水牛养殖的习惯,这也使得水牛奶在巴基斯坦的总奶产量中占比高达65%。然而,粗放的养殖方式、冷藏设备的缺乏、不恰当的运输方式,让该国约15%鲜奶被白白浪费。长期的本交繁殖,也导致尼里-拉菲水牛的基因优势无法系统性发挥出来。

  2021年起,秦俊杰带领团队扎根于巴基斯坦,在当地建立巴基斯坦首个水牛无疫牧场和胚胎生产中心(对吗),与巴基斯坦当地相关科研机构及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交流,并同中国水牛育种领域的专家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点,成功培育多批“乳肉兼用”尼里-拉菲水牛胚胎。同时,建成的水牛免疫无疫牧场(一期)也已投入使用。2023年9月,该牧场正式获批为巴基斯坦首个口蹄疫免疫无疫牧场,为实现向我国出口优质水牛胚胎跨出重要一步。

  在中巴两国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皇氏集团“水牛引种项目”目前已经列入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库和中巴经济走廊首批农业项目。同时,皇氏集团已经与巴基斯坦一家龙头企业共同制定了合作的路线图,即以水牛无疫牧场为示范,推动当地水牛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带动周边牧草种植,建立水牛乳肉深加工基地,最终形成多个以水牛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产业区、产业带,有力带动当地水牛奶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

  根据计划,首批从巴基斯坦引进10000枚纯种尼里-拉菲水牛胚胎,将移植广西奶水牛腹中,培养出单产可达3吨以上的高产奶水牛种群,较广西本土水牛高6倍。

  “我们也乐于向国内市场分享中巴合作的经验,包括我们的胚胎技术等,我相信水牛奶将迎来更多机遇。”谈及项目未来的发展,秦俊杰充满乐观和期待。

  孙坤

  2021年10月16日,中老铁路“澜沧号”动车组交付仪式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两年后的今天,“澜沧号”动车组依旧是不折不扣的“顶流”,吸引着当地人们乘坐体验、打卡拍照。

  如果把铁轨比作“血管”,列车则是奔流于其上的“血液”。要让中老铁路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澜沧号”动车组的设计制造可谓是重中之重。这列时速达每小时160公里的CR200J型动车组列车,其动力车就是由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

  孙坤,负责中车大连在亚洲区域销售工作。在中老铁路项目中,他主要参与了列车的销售、交付及售后工作,“看到自己家‘孩子’长大了,现在要承担着更重要的使命任务驶向未来,我们的心里感到很骄傲自豪。”

  由于“澜沧号”途经中老两国,研发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两地的差异化需求以及铁路沿线的环境状况,对列车进行“量身定制”。经过设计改造后的列车,能够实现中老网络、时间、语言的自由切换。从亚热带到热带逐渐高温、多雨气候切换,更要求列车拥有强大的空调系统,让乘客们获得一段愉快的旅程。

  从命名到涂装,“澜沧号”也颇有深意。其名源于老挝的古称澜沧王国以及流经中老两国的澜沧江,装点车身的红、蓝、白三色取自老挝国旗,车厢内的“占芭天香”“锦绣江山”两种主题设计也融入两国传统文化,寓意两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关系。“举行交付仪式时,附近的老挝百姓都来参观,大家都没有见过那么漂亮、现代化的列车,都很兴奋”,回想起在交付现场看着“澜沧号”缓缓驶入车站的时刻,孙坤心中感慨万分。

  不过,与现在放松的心情相比,“澜沧号”交付前的那段时间,可是让孙坤紧张了一把。当时,老挝国内新冠疫情不容乐观,带领销售团队提前到达老挝的孙坤,十分担心团队成员们的身体问题。但让孙坤甚为感动的是,团队里不仅没人露出胆怯,甚至连身体略有不适者也表示要“轻伤不下火线”。“看到大家都信心满满,我也尽我所能,联系当地一些医疗资源、疫苗资源,确保大家的身体健康尽量少地受到影响。”

  有志者事竟成,孙坤团队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确保了“澜沧号”的顺利交付。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全线通车;今年4月,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行,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之间实现了朝发夕至。奔流不息的“澜沧号”,承载着中老两国人民更加紧密的来往,也在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顺畅对接中充当了润滑剂。

  作为中老共建“一带一路”标杆项目,中老铁路持续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福利。截至今年9月底,中老铁路全线累计发送旅客超过2100万人次、货物2600多万吨,其中老挝段累计发送旅客超过300万人次、货物超过500万吨,服务过来自约50个国家的乘客。

  “澜沧号”是中车大连的产品“载”着发展机遇“驶”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代表之一。截至2022年底,中车大连已累计为28个共建国家提供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现代化动力。

  而对于孙坤来说,有了在老挝的工作经验,他对未来继续拓展海外事业也有了更强的信心。“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有很多好的海外铁路项目正在萌芽。我们会跟着国家战略一起出发,带着我们先进的产品走进更多国家,让更多国家老百姓的现代化铁路梦想得到实现。”

  刘洋

  “我们今年上半年对外出口销售的真空灭弧室有7万多只,这其中有80%-90%都是出口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们的对外贸易市场不断扩大,销售量平均每年涨幅在8%左右。”在介绍公司的销售成绩时,“一带一路”早已成为刘洋口中的高频词汇。

  刘洋是陕西宝光进出口有限公司外贸业务经理,2011年大学毕业后,学习俄语专业的她便进入公司,主要从事真空灭弧室的对外贸易工作。

  真空灭弧室,又名真空开关管,是中高压电力开关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管内真空优良的绝缘性,在系统出现短路故障切断电流后,能迅速熄弧并抑制电流,避免事故和意外的发生。它的质量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刚开始,刘洋仅仅知道公司的产品质量足够好,便认为销售不成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我是一个学语言的文科生,与外国客户日常交流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技术方面的交流,还是有些困难,客户觉得你不专业,不认可你,双方之间就很难达成合作。”刘洋意识到自己对于产品了解的不足,她开始天天往车间跑,学习产品相关知识,请教专业技术人员,耐心与客户沟通、解释。

  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积累,在2012年,刘洋终于接到了入职以来的第一个订单——来自俄罗斯客户订购的6只真空灭弧室。“当时这么辛苦地工作,终于有一点点成效了,那时真的是非常高兴,现在想起来都很开心!”刘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道。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随着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进出口市场越来越大,刘洋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通过自己的努力,刘洋能够自如地应对不同国家客户的沟通方式,满足客户的需求促成合作。当初的俄罗斯客户,在2013年后,每年订单量增至1000只,到2017年更是追加到每年3000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刘洋所在公司的出口额逐年递增,2022年增至1.4亿元,今年上半年也已达到8012万元。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我们产品国内的实验报告也和越来越多国家实现互通,让我们的产品出口更加顺畅。”刘洋表示,外贸出口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竞争对手很多,面对广阔的市场,我们首先要确保产品质量。只有质量够硬,我们才能打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客户买家们。”

  随着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的持续深化,像陕西宝光这样的企业得到了进入更多更大国际市场的机会,激励着企业们增强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力,更促进着双边、多边经济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张霞

  作为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和纽带,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功不可没。十年间,不计其数的“中国制造通过中欧班列销往世界。截至2023年9月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7.8万列。

  在南宁国际铁路港一角,广西泛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业务总经理张霞,正和几位工作人员仔细着检查箱体内货物装箱结构,不久后,这些集装箱就将搭乘中欧(亚)班列驶出国门。“企业将纸制品、鞋帽、服装、工业机械等产品发往东盟国家、亚太国家等地,同时还会借助中越、中亚班列进口水果、海产品等货物。”张霞说。

  张霞就职的广西泛太国际物流公司是深度参与中欧班列的广西企业代表之一,落户南宁国际铁路港四年,见证着铁路港的与日俱新。

  在张霞的记忆里,铁路港中欧班列开行之初,运载的货物大多是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小商品。如今,汽车整车、机械设备、精密仪器等高端产品也开始登占“C位”。“火车拉着汽车跑,现在都常常看到。”张霞说。

  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在拥有低综合运输成本的同时,又有着极强的时效性。“中欧(亚)班列常态化开行,运量大、时间短、成本低,一辆汽车从生产到送到消费者手中最快仅需20天。同时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有效帮助我们提升产品竞争力,获得更多客户认可,为我们开拓国外市场创造更多机会。”张霞表示。近两年,该公司通过铁路发运中欧(亚)班列共计38列、3858标箱。

  为满足广西货物跨境运输需求,助力广西构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2021年7月,国铁南宁局组织开行首趟南宁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中欧(亚)班列,翻开了广西与中亚国家物流往来新篇章。作为“广西制造”走出国门的“货运管家”,保障客户的货物安全、顺利跨境是张霞的第一目标。中欧班列要跨越千山万水,高价值货物又日渐增加,这些都对她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化工品类、工业机械类货物须做到每箱必查,箱内装载的加固能力需要大幅提升,拆装机械设备等不规则货物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协同完成……看似繁复的工作流程,如今在张霞的团队与海关工作人员协作下,可以顺利完成“一站式”报关查验,实现到达目的地口岸直接通关,至多可节省2天运输时间。“铁路港为我们采取优先配足箱源车源、优先装车、优先发车的‘三优先’服务,为我们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我们的跨境货物运输方便快捷。”张霞表示。

  今年,南宁始发中欧(亚)班列已从每月1列提升至每月2到3列常态化开行。“随着国货在欧洲打开市场,现在车次越开越密、货量越运越大、车速越跑越快。不仅仅是广西,还有很多从湖南、广东过来的货品需要走我们这一条线路,越来越多有需求的客户向我们发来订单,我们的工作量也加重了几倍。”嘴上说着“累”,张霞语气里却满溢着自豪。

  开行十年,中欧班列的运行里程已是逾7亿公里的“天文数字”,相当于往返月球近1000次。穿梭来往的列车,在欧亚大陆上架起了“黄金桥”,推动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

  毛小雨

  “一带一路”倡议走过10年,共建国家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而就在10年前的2013年,一场能够让人们重新认识东南亚戏剧的文化活动——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下称戏剧周),在南宁首次拉开帷幕。

  毛小雨,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在这一层身份之外,他还是十年来多届戏剧周的主要策划者。“东南亚各国其实戏剧品类是非常丰富的,有700至800个剧种,超过28000个剧团。但是,我们当时几乎是不了解的。”他说。

  仅仅是隔一座山、跨一条河、或者是隔海相望的国家,就拥有着如此绚烂多彩的戏剧文化,这在一位戏剧研究者看来,是不可多得、也值得一探究竟的。

  于2013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的首届戏剧周活动,除了中国的表演者外,还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的艺术家登台献艺。同步举办的还有涵盖戏剧交流展演、戏剧工作坊、广西粤剧图片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四个大类活动,汇聚中国与东盟总计13个知名艺术团体26场剧目演出。

  到了2019年,戏剧周的规模达到了新的高度,当年有53个剧团参演、至多800名演职人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们奉上了40余场精彩演出。如今,累计已有240多个海外院团,登上过戏剧周的舞台。“每一年的戏剧周,能密集地看到很多东西,能看到戏剧文化的多元,其中有一些表演是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毛小雨说。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国孔剧,其中名篇《拉玛坚》的表演现场

  在他看来,戏剧周本身就值得称为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这类活动连续举办十年,在国内也是非常少见的。即使是在疫情期间,戏剧周都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了展演。”

  作为戏剧周主办方的南宁市艺术研究院,身为一所艺术研究性质的单位,相对缺少展会运营的人才和资源。每到戏剧周来临,许多本就要上台演出的演员们,还要肩负起协调联络、人员接待、后勤保障等工作,彼时往往全院上下100多人都要全身心投入活动运营之中。

  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付出,让宾客们有了家一般的亲切感,更让戏剧周在东盟国家的艺术界树立起了口碑。“越南甚至把参加戏剧周当成一个指标,如果来过两次的,当地的国家级院团就会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谈及东盟国家的艺术家们对戏剧周的赞誉,毛小雨还提起了一件当时极少见诸报端的故事。当时,一位来自柬埔寨的女演员,在南宁展演期间半夜突发腹痛,活动组委会得知后紧急将其送医。

  “如果不及时做手术的话,她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就帮她在南宁做了手术,救了一条命回来。”毛小雨说。事后人们得知,其实这位演员在出发前就已感受到自己身体抱恙的征兆。“来中国表演,是很多东南亚国家演员梦寐以求的,她觉得哪怕是有一定的危险,也要坚持过来。”

  当然,有来有往,才能称之为文化交流。在毛小雨看来,戏剧周走过的十年,是中国戏剧工作者们收获满满的十年。“戏剧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中国的戏剧工作者看到了东南亚戏剧的面貌,还翻译了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多国剧本。”

  作为戏剧周的子品牌之一,“文化走亲东盟行”将《玄奘西行》等中国名戏带到了多个东盟国家,在当地的国家级剧院、大型艺术活动上亮相。第40届巴厘岛艺术节的巡游活动上,来自中国的戏剧表演者们就以“C位”登场,与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同台出演。

  今年,第十届中国—东盟戏剧周也将如期在南宁举办。作为一名戏剧研究者,毛小雨希望能在东南亚戏剧的分卷研究上更进一步;作为活动的策划者,他对培养戏剧“工匠”、促进中国和东盟的戏剧人才交流、进一步提升展演质量都有了更多期待。“目前展演还是以传统戏剧为主。下一个十年,希望能把当代最鲜活的元素在舞台上展现出来,让当代观众更加喜欢,让表演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苏霞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丝路电商”已然拓展成为中国与共建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新渠道。欧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欧摩公司)是一家发于泰国的跨境商务旅游服务综合企业。在对中国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后,于2021年成立欧摩南宁公司。但随后,他们就为如何走接下来的路犯了难。

  这时,广西启迪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向他们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入驻南宁综试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下称离岸基地)。“海外企业、人才和项目来到中国,可能对我们国内目前的营商环境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基地就为他们提供创业咨询、资源对接以及免费办公场地借用等服务,为他们减轻创业负担。”广西启迪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政务总监苏霞介绍说。

  为了让孵化企业更好地扎根南宁、面向东盟,更了解南宁的海外创新创业发展优势,苏霞带领团队积极跟政府部门对接,同本地相关企业学习经营模式,将海外项目在南宁落地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等亮点进行整合,同时主动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与当地企业进行深入交流,还邀请了国外电子商务领域专家学者到南宁开展研学交流等。

  发展,离不开“人才”这一首要资源。离岸基地对入孵企业的帮助,不仅局限于办公场地、政企资源对接等,更担当着孕育多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作为贯彻落实《南宁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2020年离岸基地被中国科协认定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为核心,探索“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离岸模式,多渠道引进海外人才离岸项目、团队到基地进行创新创业,为南宁市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而在离岸基地的帮助下,欧摩公司也如同沐浴着阳光雨露般茁壮成长。2021、2022年,欧摩公司在Lazada和Shopee等跨境电商平台的自有品牌《UTICI》连续两年获得家具品类销量第一的成绩。2021年全年1200万元的销售额也增长到2023年1到10月的4500万元。欧摩南宁公司的团队也从最开始的2人,增长到了目前的12人。

  “规模越来越大,在我们这已经算是‘毕业’了。”作为成长的见证者,苏霞感慨道。如今,欧摩公司正在计划搬出离岸基地,用在学到的经验去接受市场更大的挑战。“他们对国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人文传统等还是比较了解的,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才符合国外客户的需求,所以他们对自己有信心,我对他们也很有信心。”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镶钻成冠的东博会、愈发畅通的“南宁渠道”、正在建设的平陆运河等等,为海外人才和海外项目在南宁的落地生根不断提供着新机遇。“平陆运河建好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海外项目的出海效率,大大降低投入成本,实现降本增效”,苏霞表示。而入驻离岸基地后享受的南宁综合保税区优惠物流保税服务、广西—东盟区域(南宁)外贸一体化综合体通关平台外贸便捷服务等利好政策,更吸引着企业把项目带到南宁。

  截至目前,离岸基地共柔性引进海外人才22人,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海外企业、项目共28个,涉及东盟跨境电商、创新科技、教育等领域。“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深化跟各方的合作,为更多的海外人才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机会,推动国际创新创业资源在南宁聚集,通过离岸基地的力量,进一步加快构建南宁面向东盟乃至‘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大通道。”谈到下一步的发展规划,苏霞说。

  十词 共建繁荣描新景

  共建“一带一路”围绕互联互通,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十年,十个词语,让我们一同发现关键词背后的累累硕果。

  【文化】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

  中国与共建国家共同创建合作平台,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艺术节联盟、图书馆联盟和美术馆联盟,成员单位达562家,其中包括72个共建国家的326个文化机构。

  中国不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启动实施“文化丝路”计划,广泛开展“欢乐春节”“你好!中国”“艺汇丝路”等重点品牌活动。

  中国与文莱、柬埔寨、希腊、意大利、马来西亚、俄罗斯及东盟等共同举办文化年、旅游年,与共建国家互办文物展、电影节、艺术节、图书展、音乐节等活动及图书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和互译互播,实施“一带一路”主题舞台艺术作品创作推广项目、“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和文化睦邻工程,扎实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中国在44个国家设立46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其中共建国家32家;在18个国家设立20家旅游办事处,其中共建国家8家。

  【教育】

  中国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进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45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地方省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高校、科研机构也面向共建国家设立了奖学金。

  中国院校在132个共建国家办有313所孔子学院、315所孔子课堂;“汉语桥”夏令营项目累计邀请100余个共建国家近5万名青少年来华访学,支持143个共建国家10万名中文爱好者线上学习中文、体验中国文化。中国院校与亚非欧三大洲的20多个共建国家院校合作建设一批鲁班工坊。

  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续7年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及相关活动;合作设立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资助计划,已资助24个青年学者研究项目。

  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已为26个共建国家培养了近200名和平利用核能相关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

  共建国家还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示范带动作用,深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

  【创新】

  共建国家加强创新合作,加快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不断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积极开展重大科技合作和共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2016年10月,中国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2017年5月,“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实施,通过联合研究、技术转移、科技人文交流和科技园区合作等务实举措,提升共建国家的创新能力。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员单位达58家。

  2013年以来,中国支持逾万名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计培训共建国家技术和管理人员1.6万余人次,面向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非洲、拉美等区域建设了9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累计帮助50多个非洲国家建成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0余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与50余个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共同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创新和营商环境。

  【对话】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外合作伙伴发起成立了20余个专业领域多边对话合作机制,涵盖铁路、港口、能源、金融、税收、环保、减灾、智库、媒体等领域,参与成员数量持续提升。

  共建国家还依托中国—东盟(10+1)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等重大多边合作机制平台,不断深化务实合作。

  【绿色】

  中国与共建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合作机制,携手推动绿色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先后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提出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的宏伟目标。

  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2017-2022)》,与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环保合作协议,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32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积极构建绿色金融发展平台和国际合作机制,与共建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研究,共同维护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安全,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和“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与39个共建国家签署47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老挝、柬埔寨、塞舌尔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与3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70余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培训了120多个国家3000多人次的环境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

  2023年5月,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信保等10余家金融机构发布《绿色金融支持“一带一路”能源转型倡议》,呼吁有关各方持续加大对共建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支持力度。

  【健康】

  共建国家积极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立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与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卫生合作协议,发起和参与中国—非洲国家、中国—阿拉伯国家、中国—东盟卫生合作等9个国际和区域卫生合作机制。

  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医院合作联盟、卫生政策研究网络、中国—东盟健康丝绸之路人才培养计划(2020-2022)等,为共建国家培养数万名卫生管理、公共卫生、医学科研等专业人才,向58个国家派出中国医疗队,赴30多个国家开展“光明行”,免费治疗白内障患者近万名,多次赴南太岛国开展“送医上岛”活动,与湄公河流域的国家、中亚国家、蒙古国等周边国家开展跨境医疗合作。

  新冠疫情暴发以后,中国向120多个共建国家提供抗疫援助,向34个国家派出38批抗疫专家组,同31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向共建国家提供20余亿剂疫苗,与20余个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提高了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中国与14个共建国家签订传统医药合作文件,8个共建国家在本国法律法规体系内对中医药发展予以支持,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投入建设,百余种中成药在共建国家以药品身份注册上市。

  【青春】

  10年来,共建国家青年以实际行动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和民生合作,为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共同发展汇聚了磅礴的青春力量。

  “中国青年全球伙伴行动”得到全球广泛响应,100多个国家青年组织和国际组织同中国建立交流合作关系。

  “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活动连续举办16场,1500多名各国青年代表踊跃参加,围绕脱贫减贫、气候变化、抗疫合作等主题,分享各自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自身成长进步方面的故事和经历,生动诠释了如何以欣赏、互鉴、共享的视角看待世界。

  “丝路孵化器”青年创业计划、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创客国际论坛等活动顺利开展,成为共建国家青年深化友好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民生】

  维修维护桥梁,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打出水井,满足村民饮水需求;安装路灯,照亮行人夜归之路……一个个“小而美”“惠而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帮助当地民众解决了燃眉之急、改善了生活条件,增进了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年来,中国企业先后在共建国家实施了300多个“爱心助困”“康复助医”“幸福家园”项目,援建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巴基斯坦瓜达尔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帮助喀麦隆、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国解决民众饮水难问题,等等。

  “丝路一家亲”行动民生合作项目涵盖扶贫救灾、人道救援、环境保护、妇女交流合作等20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减贫】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与相关国家发布《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与近90个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余份农渔业合作文件,与共建国家农产品贸易额达1394亿美元,向7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20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向多个国家推广示范菌草、杂交水稻等1500多项农业技术,帮助亚洲、非洲、南太平洋、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区推进乡村减贫,促进共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促进就业是减贫的重要途径。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与相关国家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通过开展高水平产业合作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非洲雇员本地化率达89%,有效带动了本地人口就业。

  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产业】

  共建国家致力于打造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有力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优化布局。

  共建国家共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深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汽车、工程机械、资源能源、农业等传统行业合作,探索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核能与核技术、5G等新兴产业合作,与有意愿的国家开展三方、多方市场合作,促进各方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同4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文件,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等成为共建国家开展矿业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

  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国家间农业领域经贸合作。

  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建设的卡拉奇核电站K2、K3两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成投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资的乌里宾核燃料元件组装厂成功投产,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为共建国家开展核技术产业合作、助力民生和经济发展建立了桥梁和纽带。

  中国企业与共建国家政府、企业合作共建的海外产业园超过70个,中马、中印尼“两国双园”及中白工业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稳步推进。

  十问 AI交互知多点

  你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吗?“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是什么?我们又为什么要坚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十组问答,让我们深一度了解“一带一路”倡议。

  共建“一带一路”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共建“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与正确义利观,坚持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推动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共建“一带一路”秉持着怎样的理念?

  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守开放的本色、绿色的底色、廉洁的亮色,坚持开放包容,推进绿色发展,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共建“一带一路”有何目标?

  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

  共建“一带一路”是为了实现什么样的愿景?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目的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进而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是走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共建“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为主要内容。其中,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贸易投资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

  “一带一路”的主体框架是怎样的?

  按照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和空间布局,中国提出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主体框架,为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清晰的导向。

  “六廊”——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六路”——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主要内容。

  “多国”——一批先期合作国家,争取示范效应,体现合作成果。

  “多港”——共建一批重要港口和节点城市,繁荣海上合作。

  “一带一路”的影响范围有多大?

  目前,“一带一路”的辐射范围已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欧洲和拉丁美洲。“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点、线、面结合——从最初的合作点如境外工业园区、港口等,到交通运输线如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大马铁路等,再到沿交通线打造发展走廊或经济带,逐步扩大“一带一路”的辐射效应,更好地助力世界经济联动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有怎样的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的税收协定网络已覆盖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地区),基本涵盖我国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及大部分“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庞大的税收协定网络为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和解决跨境涉税争议提供了强有力的税收法律保障。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我国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协定项下的相互协商机制,累计为纳税人消除国际重复征税逾300亿元。

  “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包括了促进经济的议程,也包括科技交流、教育合作、文化旅游、绿色发展、对外援助等方面,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海外工程建设不但为当地带来就业岗位,也为中国建设者提供了海外就业机会;进出口贸易越来越频密,带了更多海外的优质产品;中欧班列为消费者带来了原产地的小麦、生鲜、葡萄酒等,我们餐桌上的选择越来越丰富;中国与50多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与70多个共建国家开通银联移动支付服务,海外出游更加便利;与40多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游学的选择更加广阔……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也在享受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为什么要继续坚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从长远来看,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没有变,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的势头没有变,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责任没有变。尽管共建“一带一路”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各国都能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共同管控风险、应对挑战、推进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未来就充满希望。

  十盼 凝心聚力展宏图

  第一个十年只是序章,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共建“一带一路”将会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开放和包容,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十年,十个盼望,一起看看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莫巧明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医生

  姚智茗

  马来西亚Uncle Joe Durian果园园主

  蔺英振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

  陈梓豪

  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外贸销售主管

  罗权

  东兴市中越泰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庄皓湲

  新加坡EAT UF品牌创始人

  刘选

  润泰救援装备科技河北有限公司运营中心经理

  孙荣云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开放处副处长

  刘东萌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徐超

  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副总经理

  十信 指尖此致向未来

  向未来的“一带一路”寄出一封信,你会怎样提笔?十年,十封信,让我们一同寄语下一个金色十年。

  @珍稀动物:希望通过“一带一路”,中国能与全世界各国共同合作,既能带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又能增加订单贸易出口,也为其他国家提供需求与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阿光哥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能早日实现,一起过幸福生活!

  @小名叫静静:中国对待每个国家都是一视同仁,都很尊重,所以友好的国家越来越多。希望各国共同发展,大家的收入逐步增多,幸福感满满。

  @罗军林1998:这就是我们中国强大的真理!所以说孩子们的教育非常重要,教育上去了,自然国家就富强了,为我们强大的祖国点赞,未来值得期待。

  @dy8848:通过“一带一路”让我们通往世界的大道越走越宽,我们的朋友也越来越多,给大家也带来了很多务工机会,期待以后会越来越好。

  @甜甜的:带领全世界人民过上好日子,团结互助,友爱可亲,未来让我们一起走得更高,走得更远,一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海洋洋洋洋:我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国内外的就业市场逐渐扩大,各行各业资金、人才、技术短缺的问题都能够解决,更加惠及大众、惠及民生。

  @蓝色沙漠:不忘合作初心、坚定不移前进,我们一定能共同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共同发展繁荣,未来可期。

  @Amy&Lucy:共建“一带一路”为年轻人搭建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让我们在国家复兴路上一同成长,一起去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 编辑: 杨蕊 ]
我有话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