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网> 立秋>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秋应该怎么养生?这份指南请收好

2023-08-07 15:54 来源:中国军网

  长夏未尽,立秋将至。古人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应该怎么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份立秋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防三病”

  防腹泻

  立秋后,天气转凉,人的食欲会逐渐变好。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脾胃长期处于虚弱的状态,立即大补很容易增加肠胃的负担,容易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因此,立秋后可适当食用具有祛湿功效的食物,比如白扁豆、薏仁、红小豆、茯苓等。

  防暑降温

  立秋虽至但暑气尚未消散,应特别谨防“秋老虎”发威。白天的气温依然会很高,但夜晚的风却带有丝丝凉意,所以做好合理的防暑降温非常必要。早晚时间段可穿一件单衣或随身携带一件薄外套,但不可捂得太厚,以免引起中暑。

  防秋燥

  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肺为“娇脏”。秋燥猛于虎,立秋之后气候逐渐干燥起来,肺气虚会使身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容易情绪低落。多饮水,合理调节情绪,及时排解内心的忧愁,做到内心安宁、心情舒畅,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养秋“忌五事”

  忌盲目“秋冻”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但“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要注意“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是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除了未寒不忙添衣,睡觉时不要盖得太多、常洗温水浴等都是“秋冻”的一些方式。要注意的是,“秋冻”要因人而异,有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腰肌劳损、心脑血管疾病、面瘫等疾病的人群,还是要做好防寒工作,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也要注意保暖。

  忌剧烈运动

  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空气湿度相对较低。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易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因此,秋季运动应顺应“收、养”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忌盲目贴秋膘

  “贴秋膘”是传统民俗之一,其本意是为了弥补身体因“苦夏”而造成的营养缺乏。如今,营养过剩的人越来越多了,平时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较多的人群不宜贴秋膘。立秋进补,最好是清补,增加营养的同时避免内湿积聚的问题。

  忌熬夜

  秋季是补气血的好时机,入秋后最忌熬夜“散阳气”,充足的睡眠能保证体内阳气得到好的潜藏,让身体各器官和机能得到放松,从而获得一整天的活力。一般来说,秋季以晚21~22时入睡,早晨5~6时起床比较合适。

  忌忧心过度

  “自古逢秋悲寂寥”,由夏季过渡到秋季,人的情绪容易发生变化。且秋季也是季节病的高发期,忧心过度或者生气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健康。学会调节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焦躁,可通过运动或向亲朋好友倾诉来排解忧虑,遇事不要钻牛角尖。

 

  一审:李斯维

  二审:庞博

  三审:唐彩红

[ 编辑: 吴箬霏 ]
我有话说
为您推荐